【台州日报】红色旅游,为坞根发展注入新动能

时间:2021-03-05 14:35:46    来源:台州日报

红色旅游,为坞根发展注入新动能

 

红十三军二师纪念馆。

方海红(右)为参观者讲解红色历史。

在红山村文化礼堂,放映员为游客放映红色电影。

坞根镇把红色资源串点成线,推出深度体验游。

本报记者陈洪晨/文 杨 辉/摄

“十里坞根岭,冷饭套头颈”,曾经,这是位于交通末梢的坞根人民的生活写照。如今,一条疏港公路穿境而过,到温州和台州主城区一小时、到温岭城区半小时的快速交通圈初步形成;G228复线、S324、杭绍台高铁开工在即,交通环境得到改善,区位优势逐渐凸显。

以打造独具风情的红色文旅小镇为发展定位,坞根镇大力发展学生研学、干部培训产业,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。据不完全统计,该镇的红色旅游游客量达到每年10万人次,带动各项旅游收入超过3000万元。

红色遗址凸显小镇风情

细雨朦胧,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二师烈士陵园笼罩在一片雾色中。程暄涵沿着陵园的台阶拾级而上,红军亭、仰英亭、纪念碑一一映入眼帘,山顶便是红二师纪念馆。

这座纪念馆,她并不陌生。小学五年级时,她曾是纪念馆的一名“小红军”讲解员,向游客讲述红二师的历史。如今,她已是一名大学生,为了完成“了解家乡、记录家乡”的实践作业,她再次走进纪念馆。

“这里的样子和我小时候的大不相同了。”她回忆,“以前,馆里只有图文展板。现在,有浮雕壁画、英烈铜像,还有投影区和放映厅……”

走出纪念馆,她在廉政文化广场前驻足,阅读黑色大理石上记录的100多名英烈的生平。片刻,她沿着一条两旁是竹林的石子路步行下山,到达山脚的红山村文化礼堂。在礼堂二楼,放映员用老式放映机为她和其他游客放映了一部红色电影《孤胆英雄》。

小小的、昏黄的画面投射在墙上,程暄涵眼前一亮——她当小讲解员时,游客们可没有这么丰富的参观体验。

这条全新的参观路线,是她的母亲——红二师纪念馆讲解员方海红推荐的。

三年前,方海红参加坞根镇统一培训,成为该镇讲解红色故事的骨干力量。为女儿推荐的参观路线,正是她接待游客团队时常走的——这条路,去年7月,她走了16遍;而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,坞根镇红色旅游最兴盛的时候,她走这条路最高的频率是每天5遍,“一个团队刚带下山,马上返回入口处,紧接着带下一个团队去参观”。

1930年,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二师在温岭坞根诞生。从那时起,这片土地就被涂上了传奇的底色。

为了纪念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英烈、传承和发扬红二师精神,1984年,中共温岭县委、县人民政府在烈士当年战斗过的地方——坞根西山竖起了纪念碑,后建立烈士陵园,陵园里有柳苦民等烈士墓。2017年,坞根镇人民政府把柳苦民牺牲地——坞根上街头的一间民房作为革命遗址保护场地……

2016年以来,坞根镇对镇内保存的11处红二师革命遗址进行修复,包括修建坞根游击大队成立旧址回龙宫,修缮柳苦民牺牲地、红军台门、红军井等。2019年,该镇投入近200万元翻新了红二师纪念馆,展陈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除了运用一些现代化技术手段,馆内还展出了多件珍贵的历史图片及烈士遗物,并定期播放红二师纪录片《星火耀黎明》。

红色旅游带动老区经济

除了参观红色遗址,游客来到坞根,还能做什么?

“为了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,我们把镇里的红色资源串点成线。”坞根镇党委书记张颖介绍,该镇策划了“一次坞根行,一生红军情”品牌,推出以“穿一次红军服、走一趟红军路、唱一首红军歌、吃一餐红军包、越一次红军谷、听一个红军故事、看一部红色舞台剧”为主要内容的深度体验游。

实际上,做强红色旅游这项工作,坞根镇已深耕多年。

近年来,该镇针对党员干部陆续推出多条红色党建路线,针对中小学生推出多条红色研学旅行路线,共计接待团队约1640批次,接待人数约13.3万人。

为了优化党员教育服务,去年,该镇投入2500万元打造了占地150亩的台州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,整合红十三军二师烈士陵园和纪念馆、“囍事花溪”主题村庄等教学资源,形成了“一个中心、多点联动”的教育布局,探索构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大课程体系。理论课以党性教育、乡村振兴、乡村旅游等主题课程为主,实践课则涵盖了爱国主义现场教学、党建现场教学、乡村振兴示范村现场教学以及团队文化拓展训练,形成了课程特色化、品牌化、常态化。

该镇还推出了原创红色舞台剧《大坞风雷》,出版了红十三军二师革命事迹《桂庐文集》,拍摄了“追寻烈士足迹”红色宣传片;通过招商引资,引进了“红军谷”户外大型素质拓展项目,集拓展培训、观光游览、户外运动、文化传承、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……

近年来,红色资源优势在坞根镇进一步凸显,红色文化红利进一步释放,老区经济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。去年,该镇又争取中央专项债资金1.5亿元,用于建设革命老区红色研旅基地。

未来,这片红色土地将迎来更长足、更显著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