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风时评④:立“曙光”之志 践“清风”之行

时间:2025-05-07 10:44:30    来源:温岭廉政

编者按

清风劲吹扬正气,廉韵激荡沁人心。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,不断唱响主旋律,积极弘扬正能量,大力推进清廉温岭建设,即日起,“温岭廉政”微信公众号推出“清风时评”专栏,以笔墨传递观点、以文字凝聚力量,着力打造交流思想、分享经验、学习提高的优质平台,为推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!

今天,我们刊发时评文章《立“曙光”之志 践“清风”之行》,仅供大家学习交流。


在温岭石塘镇,一座巍峨的千年曙光碑矗立于东海之滨,见证着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洒向神州大地。这座为纪念特殊历史时刻而建的纪念碑,不只是一处地理坐标,更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。尤其对党员干部而言,它是为政之路上的指路明灯。广大党员干部追光而行,追的是坚若磐石的初心使命,是澄澈如镜的阳光用权,是持之以恒的铁血担当。

从“千年曙光”中汲取“所以表不忘初心,而必果本愿也”的初心力量。

曙光碑见证着共产党人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”的永恒初心。2000年1月1日,当新世纪的曙光首次照耀这片土地时,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。二十余年过去,在党的领导下,温岭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化滨海城市,这正是全市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缩影。回望历史,从南湖红船到井冈星火,从延安灯塔到北京宣言,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以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壮志,将初心化为改变中国面貌的磅礴力量。今天,在曙光碑下重温入党誓词,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扪心自问:我的初心可曾被岁月冲淡?我的信念可曾被风雨动摇?“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”,初心易得,始终难守。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,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,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,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、要到哪里去,很容易走散了、走丢了。因此,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必须具备强烈的自我革命决心和意志,居安思危、时时警醒,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。

从“千年曙光”中感悟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的透亮心境。

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曙光碑的设计理念充分彰显“阳光效应”,两支相对的碑柱构成门型空间,中央的铜球象征永恒太阳。当地政府围绕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”这句廉政箴言,打造“阳光城·廉同行”清风廉路专线,将千年曙光与廉洁文化相结合,通过研学活动、主题展览等形式,让游客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,领悟阳光透明对社会治理的深远意义。对党员干部而言,自觉将权力置于阳光下,让公开透明成为防腐拒变的天然屏障,恰如曙光碑迎接每日朝阳,应当成为不变的从政准则。“大道之行,天下为公”,权为民所赋,权为民所用。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必须对人民负责,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。要增强规矩意识,把党纪党规挺在前面,依照纪律规矩办事,用更严尺度确保权力依规行使。要着力提升法制素养,做到用权不触碰法律红线、不逾越法律底线。

从“千年曙光”中激发“新松恨不高千尺,恶竹应须斩万竿”的责任担当。

廉洁不是一时一事的坚守,而是一生一世的修行。曙光碑的“千年”之名寓意深远,就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,绝非一时之风,而是永恒课题。经过十余年强力反腐,反腐败斗争取得历史性成就,但对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绝不能低估。新时代新征程,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主力军,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积极投身到反腐败这场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中。要牢固树立“求新者胜,思变者通”的创新意识,破除思想坚冰、摒弃守旧观念、打破固化藩篱。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,要从党的自我革命政治高度坚持“严”的基调不动摇,不断领会党规党纪,时刻绷紧“纪律之弦”、常怀“敬畏之心”,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,为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提供坚强保证。